着力提升主题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体育河南建设

《河南工作》2023年第9期

刊发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宇峰

署名文章

《着力提升主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体育河南建设》

全文如下↓

86a9c6ab64f1241acc2034cdd806f5f7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着力提升主题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体育河南建设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宇峰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体育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推动发展一体贯通、整体推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切实以主题教育的成效加快推进体育河南建设。

一、扛牢抓实主题教育政治责任,全面提升学习教育成效

(一)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注重研究谋划体育系统人员类别多、结构层次多和年龄差异大的特点,搭建起进基层、进项目、进职工的“三进”送学促学模式,形成“局领导班子成员,处级干部,全体党员”的三级学习架构,实现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全覆盖。组织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纪检干部等培训班,召开体育局与高校体育强国研讨会、体育河南建设推进会等方式,持续强化学思用贯通,提升辩证思维水平和统筹发展意识。

(二)持续增强工作实效。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明确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11项调研方向,确定5个重点课题和38个专项课题,确保调研工作靶向准、目标明、推进实。坚持研以致用、研用结合,注重破解制约体育事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当前体育领域热点敏感问题,推进调研走深走实,做到工作务实高效。

(三)持续推进检视整改。聚焦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列出19条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合力推进问题解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体育河南建设任务,坚持长远、长期、长效,完善制定制度机制,持续构建体育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提升体育事业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把准体育事业发展时代定位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战略定位。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呼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体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密切联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二)全面把握新时代体育工作的任务要求。体育强国建设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的事业,是城乡均衡发展、区域联动发展的事业,是与社会其他领域协同创新的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认清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发展举措。新发展理念是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将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体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主动变革体育事业发展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推动体育均衡充分发展。坚持以体育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养老、医疗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的融合。坚持开门办体育、开放办体育,增强体育内生动力,激发体育发展活力,提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能力。

(四)真正严明新时代体育工作的纪律规矩。体育是干净纯洁的事业、阳光向上的事业,作风建设事关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体育的社会形象。注重把体育道德环境的治理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体育行业行为主体的体育道德意识、信念和良知。坚持依法治体、优化赛风赛纪、倡导体育公正,确保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


三、着眼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提升推进体育河南建设的实践伟力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健身理念。坚持保障赛事、便民利民、经济实用的原则,注重盘活城市社区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更多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开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打造“体育+公园”的全民健身绿色模式,推动“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突出重大国际国内赛事引进、省级品牌赛事培育、市县级特色赛事打造,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品牌赛事活动体系。强化政府与社会赛事资源的有效衔接,丰富“三大球”、自行车、马拉松、乒乓球等赛事活动供给,扩大少林、太极、龙舟等传统项目赛事活动影响。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传授健身技能,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开展居民体质健康测评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优化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服务路径。加大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健身难、健身贵等问题。

(二)提升自信自立的竞技体育实力。突出自行车、赛艇、武术等优势项目,挖掘游泳、射击等我省传统优势项目,夯实田径、体操等基础项目,抢抓街舞、小轮车等新兴项目,加大重点项目人力物力科技保障,切实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项群。认真贯彻“人才强体”战略,以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全面提升体校建设和体教融合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助力平台,完善竞技体育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科学训练体系。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注重引智创新,用好科技赋能,推动竞技体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学密集型转变,建强复合型团队。

(三)强化统筹推进的体育产业格局。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坚持发展体育本体产业、丰富体育相关产业、扩大体育外延产业,推进“体育+”“+体育”协同发展。挖掘少林、太极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文化、养生、休闲等价值,做大做强武术产业。推进航空运动产业发展,培育竞赛表演、飞行体验、教育培训等业态,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推动街舞、自行车、篮球、极限运动等具有优势和群众基础的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以“三山两河”为代表的山水资源,发展登山、漂流、冰雪、航空等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形成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优势。发挥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四)构建守正创新的系统发展思维。强化全局观念,注重改革创新,结合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发挥好现有政策优势。加强体育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运动员等专业人员能力素质,夯实体育及相关领域人才基础。注重发挥举国体育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优势,引进社会资源推进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推进相关工作的改革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厚植胸怀天下的体育文化情怀。坚定体育文化自信,用好“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成果,推进中华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使河南体育成为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持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定力奋勇向前,把对体育的热爱和炽热情怀转变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实际举措,为建设体育强国夯筑牢固“基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突出体育明星、全民健身、重大赛事、品牌形象等内容,倡导进取、有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好河南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文化,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积极发展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体育强国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增强破解难题的使命担当意识。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突出目标导向,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结果导向,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体育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服务群众体育需要、服务市场主体需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要以蓬勃向上的朝气、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争创一流业绩,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