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体育的“时代解读”
如果问你,健身是你的刚需么?你估计会说:“不是,我忙着呢,哪有空健身!”你也许不知道:周末在公园里闲逛、休闲时下棋打牌、晚餐后路上遛弯儿、甚至节假日畅游山水……这些都是全民健身的一部分。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体育河南,为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民健身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该如何参与更多的健身项目中去?体育+带动产业发展有哪些探索?《对话民生》系列访谈《2023我们这么干》今天我们对话河南省体育局。
访谈嘉宾:
孙晓红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
孙甜甜 河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吕大利 河南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处处长
在网上搜索体育包含哪些内容,回答非常多:有的说包含竞技运动,大众体育、娱乐体育;有的说包含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孙局长,作为主管全省体育工作的部门,省体育局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孙晓红: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这四个是就是我们体育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
体育河南作为“十个河南”建设内容之一,《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从健身设施、赛事体系、健身活动、体教融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产业、对外开放和体育文化等14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全省上下积极行动,体育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首先坚持机制保障,出台了《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坚持服务群众需求,目前全省体育场地总数达到31.1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8平方米,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29.2万人。
坚持竞技体育引领,优化项目布局,巩固武术、自行车、水上、重竞技、田径、球类、射击等优势项目群,推进“三大球”振兴,积极备战2024年第33届奥运会和2025年第15届全运会。
坚持推进体教融合,“奔跑吧·少年”“冠军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带动全省近80万儿童青少年参加。健全中小学省、市、县、校四级体育竞赛体系。
坚持服务经济发展,积极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继去年之后今年还将举办第二届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拓展体育产品制造业、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技能培训、体育旅游等新场景、新业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武术、航空等特色产业品牌化、体系化发展。
坚持培育品牌赛事,举办国际乒联总决赛、WTT世界杯决赛、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和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带动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孙处长,您是奥运冠军,您来跟我们说说健身的事儿,大家会觉得更有说服力。您有什么健身秘诀?
孙甜甜:我的健身秘诀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在运动之前我们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一个是运动后要做好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这两点就是我的健身秘诀。所以说,也希望广大的、爱好体育锻炼的群众朋友们,大家在参与自己的锻炼前和锻炼后,一定要把这两个事情做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状态和下一次锻炼的状态。
昨天我们的节目预告发出,就有网友留言:“健身地方太少,好不容易有个公益运动场总是挤满了人。”原来我们觉得有个健身器在家门口能活动活动就不错,现在希望多几个运动场,让我们能酣畅淋漓地运动。面对大家从“有”到“优”的体育需求,咱们怎么考虑呢?
孙甜甜: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健身设施短板,省体育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成立省补短板工作专班,建立了专班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人员组织架构和工作任务及年度健身设施补短板目标,细化了具体实施举措。开展全省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清查摸排整治工作,提升器材管理维护水平。“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公共体育场馆64个,完成12个体育公园建设指标,当前20余个在建体育公园项目正按期推出。今年将继续支持22个乡镇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积极推进2个社区运动健康促进中心试点项目开展。
健身设施、健身公园都建家门口了,以后不要再给自己不运动不健身找理由了。孙处长,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关键,贵州篮球“村BA”,就是因为现场气氛爆棚多次登上热搜,激发了更多人的运动梦想,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我省怎样以品牌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呢?
孙甜甜:疫情过后,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到户外开展全民健身。省体育局迅速行动,积极恢复因疫情原因不能按期举办的赛事,以品牌赛事带动全民健身。比如,2022年被省委宣传部纳入全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河南省太极拳公开赛,今年持续举办;近段时间举办的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中华轩辕龙舟大赛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5月份的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全省各地一共举办了540余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带动直接或间接参与人数260万人,6月份我们又举行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1周年河南省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下一步,我们还要举办河南省全民健身大会,继续办好“乒动中原”河南省大众乒乓球公开赛、“羽动中原”河南省羽毛球公开赛、“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河南网球球王争霸赛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参与感。
谢谢孙处!其实举办体育赛事不仅能够促进全民健身,也能拉动体育产业。有个词叫体育+,我就先加旅游,既能欣赏青山绿水,又能登山、攀岩、漂流、露营……吕处长,如今户外运动进入了“全民时代”,咱们省有哪些探索呢?
吕大利:我省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近年来,省体育局按照省委建设体育河南的部署,认真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建设体育设施,丰富体育元素,开展赛事活动,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省体育局支持各地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登山、攀岩、滑雪、露营等运动项目产业。焦作、新乡、济源等地依托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南太行国家攀岩基地、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栾川、巩义等地利用气候和山地条件发展冰雪运动产业。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登山健身步道、户外营地、水上运动等设施,构建豫南环大别山和泛淮河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等。
另一方面,省体育局联合省文旅厅开展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评选推荐工作。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焦作市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文旅部命名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洛阳栾川滑雪基地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和文旅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目前,我省共创建3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1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0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以上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
刚才我们谈到了“体育+旅游”,体育还能+卫生健康。孙局长,我省正在构建健身健康新模式,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孙晓红: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1周年,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美好事业。近年来,河南推出健康中原行动,体卫融合、体教融合、体旅融合成为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有效抓手和途径。体育与卫生部门联手,围绕“大健康”理念,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病预防和身体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从健身健康服务人才培育、健康服务站点布局和健身干预行动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体育与卫生、健康、康养等人才的融合培养机制,组织开展了体育和医疗专业人员交叉培训,现已培训6400人。二是制定了体卫融合模式的“健康驿站”建设方案,联合先行建设了20个社区“健康驿站示范点”。三是试点实施了10个社区慢病人群运动健身干预行动,普及健身知识、传授健身技能、开具运动处方、强化运动干预动态监测等,持续提升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我们都应树立自己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今年我省开展了系列精彩的社区运动会,让热爱体育锻炼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也能得到科学的健身指导。但是有些朋友对社区运动会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网友@听风的歌:社区运动会是啥?怎么参与?吸引老百姓的魅力何在呢?
孙甜甜:社区运动会主要面向城乡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健身场地、体育公园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把赛事办到群众家门口。其主要特点是参与门槛低、接地气、有特色,老人和小孩都可以参与,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运动会内容包括必设项目、选设项目、特色项目以及科学健身指导等。其中必设项目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选设项目包括羽毛球、篮球、陆地冰壶、广场舞、传统武术等;特色项目则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趣味性项目;科学健身指导包括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和健康科普。参加社区运动会目前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关注当地体育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根据报名信息及时报名,一个是在活动现场报名,随时报名随时参赛。
举办社区运动会,既弘扬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也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了41站、400多个单项活动,吸引了近50000名基层社区群众参加。下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159站活动,基本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
网友@大超:前段时间我妈妈在老家申请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让我帮她填表,我想问一下,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干什么的?
现在群众体育也是越来越专业了,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了,孙处长,目前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孙甜甜: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近年来,我们注重培养壮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29.2万人。主要集中在广场健身操舞、太极拳、健步走、空竹、国际象棋、跳棋、篮球、地掷球、陆地冰壶、乒乓球等项目上,这些项目参与人群广、群众基础好,便于满足群众科学健身需求。持续组织“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今后,省体育局将加大投入,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教育、再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服务活跃度;另一方面着眼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拓展社会指导员培训项目,增加飞盘、轮滑、桨板、龙狮龙舟、冰雪项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培训。同时,充分利用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健身路径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结合各级社区运动会、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
商场的优惠券大家常见,体育健身优惠券您见到过么?抢到过么?优惠券有什么用呢?孙处长,这项工作我们是如何开展的?
孙甜甜:自2020年起,省体育局从省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连续三年发放健身优惠券,发放范围已由最初的郑州、洛阳、新乡等4个省辖市扩大到全省范围,优惠券使用项目也增加到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16个项目。三年来,共发放体育健身优惠券1800万元,参与群众达到20万人,累计消费超过100多万次。目前2023年发放工作也正在积极准备中,预计在8月份继续向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发放。优惠券通过移动网络平台(APP)以“体育+互联网+金融”方式发放,申领优惠券的群众需下载手机APP,在发放系统网络平台进行实名注册后,可申领当地优惠券。平台每周定时发放2期优惠券,共设10元、15元、20元、25元、50元五种面值。优惠券由领取者本人在当地定点体育场馆使用,先支付本次标准费用后,可使用优惠券等额冲抵核销。具体如何领取和使用全民健身优惠券,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发布使用指南,也请大家注意关注。
发放体育健身优惠券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促进体育消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我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吕处长,怎样让大家把钱花在体育运动锻炼上呢?
吕大利:省体育局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把促进体育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一是持续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2020年至2022年,省体育局连续发放体育健身优惠券1800万元,带动体育消费5700万元,2023年将继续发放。二是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优化体育消费场景,丰富体育供给。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低收费政策,省内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平均开放时间达到40小时以上,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健身器材每天免费开放时间超过12小时。三是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各类办赛主体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赛事健身活动,对符合条件的赛事活动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赛事活动带动体育消费。四是支持洛阳深化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供其他地市借鉴,带动全省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孙局长,这些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的政策落地后,有什么效果?
孙晓红:体育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消费支持政策,使全省体育消费市场活力得到释放,呈现规模扩大、需求多元、结构升级等发展态势,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全省居民体育消费规模、人均体育消费金额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底,全省体育消费人口7392万人;2021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449亿元,同比增长11.4%。
说到体育消费,一些体育企业、体育品牌马上会浮上脑海,比如我国的安踏、李宁、361度、舒华等体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步入国际市场,其中不乏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吕处长,我省体育企业发展得怎么样?
吕大利:企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体,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各类市场主体成长迅速。截至2021年底,我省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3万个,个体工商户5.7万个,带动就业31万多人。其中,郑州贝体、河南芳腾、瑞火体育等体育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已辐射全国,晋安科技、富隆特、三利达等体育制造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商丘市通过引进舒华、安踏、匹克体育等全国知名企业已形成体育制造业规模效应,河南翔宇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可以说,通过近几年发展,我省涌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但是,整体上看我省体育企业规模仍偏小,品牌影响力有限,龙头企业较少。下一步,我们将从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本土体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体育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期间,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被迫取消或者延期,部分体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但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省体育局是怎样帮助体育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的?
吕大利:省体育局一直非常关注疫情对体育企业的影响,为帮助体育市场主体克服疫情影响、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体育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贷款贴息工作。共向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申报贴息贷款项目153个,其中136个项目通过审核。目前已到位资金5980万元,这项工作受到体育总局的通报表扬。二是切实解决体育企业发展困难。梳理国家和我省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共90多项,在省体育局网站公示,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使用。分别与省建行、省工行、省交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体育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积极落实有关助企纾困政策,比如省体育局直属各单位积极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仅2022年就减免租金2646.7万元。同时省体育彩票中心对体彩销售站点进行适当补贴。
孙局长,做好体育工作,建设体育强省、体育河南需要久久为功,多方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有哪些工作打算?
孙晓红: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体育河南建设做深做实做细做精,充分发挥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带动产业发展、助推文明建设等综合功能,以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提高各类体育设施开放率利用率,强化协会组织、赛事引领、群众参与、奖项激励,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普及体育技能,扩大体育人口。二是健全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加强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三是注重赛事活动引领,充分发挥我省功夫文化等资源优势,以市场化的思路和方法策划打造国家级、世界级本土赛事品牌。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盘活现有资产,构建体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体育经济。
我们将加快推进体育河南建设,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作出体育贡献。
发展好全民健身,能够带动体育产业,同时也能夯实体育强国的基础,未来竞技赛场为国争光的基础也会更加坚实。感谢孙局长、孙处长、吕处长做客节目,今天的《对话民生》就到这里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