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劳模匠星耀中原 奋勇争先创未来丨杜中先:不等不靠 “死磕”技术

杜中先,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维修车间主任、工程师。从一线职工到全国劳模,20多年来,他扎根一线努力钻研业务,先后完成了公司射沙机,MACAWBER输砂系统,CASTEC砂加热系统等十多套进口设备的国产替换工作。他还带领团队前后开发大型实验设备30余台套,攻克大量技术难关。被评为集团公司成立40周年“敬业功勋人物”。

杜中先2001年考入河南理工大学学习电气控制,2005年毕业后入职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初入工厂时,面对复杂的机械设备,他白天跟随师傅学习,夜间钻研图纸,仅用三个月便掌握核心技术,四个月后破格调入分厂技术组。2007年,他代表公司参加大同市“同煤杯”职业技能大赛,在1200余名选手中获得机车厂代表队第一名、全市第三名的成绩。通过不懈努力,他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备受认可的“杜工”,实现了工程师梦想。

2008年,杜中先因工作调整入职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任职装备部电气工程师。当时刚刚建厂投产,新的厂房、新的设备、新的工人,一切都在磨合期。登天车、爬地沟、钻炉窑,查抄备件型号、了解设备结构、处理设备故障……几年里,杜中先和团队成员天天摸爬滚打,查阅资料、咨询行业专家,不断地改进、更新、替换,通过多年坚持努力,同合公司的装备保障能力成为行业领先标杆。同合公司采用的是美国工艺,大量设备、配件从美国进口,这些备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生产经营的一道瓶颈。2009年,杜中先率先开始推行系统、配件国产化替代改造工作,通过不断实验、不断改进,完成了几乎所有原装进口配件的国产替代工作,解决了制约公司生产的“卡脖子”问题。

2021年,公司根据环保部门要求,需要在熔炼车间增加一台屋顶二次除尘器。公司联系多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均论证需要增加一台100万到120万风量除尘器,该方案的投资预算1200多万元,年运行成本1000多万元。杜中先带领装备工程师反复测算、论证,确认一台50万风量除尘器就能完全满足现场需求,顶着压力上马了一套50万风量除尘器,使用效果良好。该项目为公司节约一次投资700万元,每年节约运行成本500多万元。

入职同合公司十几年来,杜中先不等不靠,没有依赖过厂家,没有聘请过外援,利用自身力量处理了生产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既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个人能力也得到了飞速提升。伴随着公司的成长,杜中先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和技术标杆,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2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杜中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以来,杜中先和他的团队除日常工作外,还在研究公司喷涂系统的数字化改进,目前已完成技术堵点的突破,为下一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技发展太快,我们不能有自满心理,要不断学习,虚心接受,运用新技术为工作添油助力。”杜中先说道。

责编:周志武
分享